clos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La-Di-Science  2012;10: 004-007

Pharmacogenomics: Major or Minor?

Wind Chang

-----

自 1959 年,德國學者 Friedrich Vogel 正式提出藥物基因學 (pharmacogenetics, PGt) 一詞為開端,與 1998 年藥物基因體學 (Pharmacogenomics, PGx) 的問世,再加上生物技術與人類基因體計畫的執行,使得近十餘年內藥物基因體學與藥物基因體學的研究日益成熟。

基因的變異可能會影響藥物作用之標的受體、離子通道蛋白、藥物代謝酵素與藥物轉運蛋白等功能,造成藥物動力學與藥物效力學的改變,故基因多型性可能是造成個體間療效差異與病生理模式不同的因素之一。

近十年間,世界的新藥開發成長曲線逐漸趨於平緩,而生物製劑、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方面的新藥開發與適應症核准方面,則強勢取代了原有的非生物製劑,成為主流新藥。另一方面,FDA 在 2007 年後更建議藥廠在進行新藥申請時,附上基因多型性對藥物之影響的初步報告以利審核。此外,現今生技製藥更是依據藥物基因體學研究的結果,依循個體差異間造成的基因、蛋白的表現不同,從而找出「新的」作用標的,接著再進行藥物設計與臨床試驗,如此便可先行篩選出成功率較高的受試者(eq. Erlotinib (Tarceva), Gefitinib (Iressa) vs. NSCLC with EGFR mutation; Trastuzumab (Herceptin) vs. Breast cancer with HER2 mutation; Crizotinib (Xalkori) vs. NSCLC with ALK mutation),增加藥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通過新藥核准的成功率,足見藥物基因體學在新藥的開發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將藥物基因體學導入臨床治療,將有助於提升藥物的效果與減低藥物的毒性:Warfarin 的治療成效主要是參照病人的 INR 並進行劑量調整,而 warfarin 又是個體間療效差異極大的藥物,所以常常需要很長的一段劑量調整時間。造成 warfarin 個體間療效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 CYP2C9VKORC1 這兩個基因多型性被認為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因此,FDA 不但把這兩項基因多型性與 warfarin 的臨床療效資訊加註於 Black box information 中,更有研究團隊對此進行研究,並提供一組個人化劑量計算的方程式供臨床人員參照以調整病患劑量。

另一項著名的導入成果,便是由中研院陳垣崇院士所發表的 carbamazepine HLA-B*1502因多型性與 SJS/TEN 之間的關聯性;而藥廠的動作也很快,在 2010 年便已經有商品標準化的檢測組套,可在 30 分鐘內快速完成基因檢測。甚者,善用藥物基因體學能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從而減少醫療浪費與可能造成的傷害。


美國藥學教育與藥物基因體學

以全美藥學院排名前 10 名的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為例,至少在 2009 年就已經將藥物基因體學納入藥學系學生的修業課程中。而藥物治療學聖經 Applied therapeutics 第一作者 - Mary Anne Koda-Kimble 坐鎮藥學院的 Univerc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與關於藥物基因體學的課程就至少就有五學分。而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也是有相關學程。 

反觀國內藥學系,台大與高醫分別設有藥物基因體學(選修 2 學分),中國醫則設有基因體學(選修 2 學分),北醫、嘉藥與大仁(截至 2012 年)、國防(截至 2007 年)則都沒有相關可供修習之課程。

未來,會是個人化醫療 (individualized therapy) 的時代,雖然因為道德倫理、技術門檻、成本考量,以及臨床研究成果應用於醫療實務之適切性等問題仍尚待解決,但毫無疑問的,藥物基因體學仍是開啟這扇大門的黃金之鑰

即便如此,目前在台灣,藥物基因體學仍不是多數人眼中的顯學,也不一定是藥學系授課課程中的主流;但,當世界早已向此方向邁步良久的同時,或許,我們可以加快腳步趕緊跟上,縱然可能無法躍居浪頭而迎風顧盼,至少,也別與醫藥脈動的巨擎脫鉤了。

 

 

 

- Written by Wind Chang (M.S.)

2012.10.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小風 的頭像
    張小風

    Clinical Pharmacy & Pharmacogenomics Life

    張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