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之使用與 Clotridium difficile 復發性感染之風險 (Antimicrobial Use & Risk for 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艱難梭狀桿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C. difficile 係屬於芽孢桿菌科 (Bacillaceae) 之梭孢桿菌屬 (clostridium);其屬名為希臘文,原意為紡錘梭狀物 (spindle),而種名則源於拉丁文 difficile,意指困難的意思,表示其在分離和研究上都比較困難。
C. difficile 為 G(+) rod (anaerobic),繁殖類型為產孢子菌(故 C. difficile infection (CDI) 的病人應接觸隔離,由於接觸後噴酒精或乾洗手是殺不死孢子的,因此應使用 antigerm® 洗手再觸摸其他病人)。
C. difficile 屬腸道內正常菌叢的一部份,但平時會被其他腸道內原生菌叢 (microbiota) 壓制而較不易致病,但若是宿主本身使用了抗生素 (beta-lactams, clindamycin, fluoroquinolone, linezolid et al) 而導致腸內原生菌叢被破壞,此時 C. difficile 便可趁勢而起造成包括 C.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 (CDAD) 與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 之 CDI 。
CDI 是一種後線的嚴重感染症,而抗生素的使用與 CDI 的風險更是息息相關,Gerding DN et al 的研究顯示,約有 92% 的 CDI 病人曾在發病前使用抗生素。
此外,CDI 的風險因子還包括了抗胃酸分泌治療 (gastric acid-suppressive therapy, such as PPIs, H2-blocker & antacids et al)、免疫抑制劑或宿主本身為免疫不全者,以及管灌餵食者等。
目前對 CDI 的定義大致為以下兩個要件:
1) 排出非固定狀軟便 ≧4 times/day 或水便 ≧ 1300 mL/day 並持續兩天以上,或麻痺性腸阻塞疼痛 (paralytic ileus)、未明原因腹痛或 leukocytosis。
2) C. difficile culture positive or toxin result 或經由結腸鏡檢或組織病理學發現有偽膜組織存在。
CDI 的治療
- Mild CDI
若無其他安全性考量 (eg, co-exist life-threatening infection) ,僅須暫停使用現有抗生素治療,讓腸道原生菌叢恢復以壓制 C. difficile。
- Moderate-severe CDI
1) 如無其他安全性考量,先把其他抗生素先停掉,並使用 metronidazole (Flagyl; oral or iv.), vancomycin (Vancocin; oral) 或 fidaxomicin (Dificid; oral) 等 anti-C. difficile antibiotics 治療 10 天,其中 metronidazole 與 vancomycin 在治療 mild-moderate CDI 的效果之比較上並無顯著差異;臨床症狀應可望於投藥後 2 – 3 天內獲得改善。
2) 在 mild-moderate CDI 治療的選擇方面,metronidazole (250 mg PO QID) 因為花費較低廉,所以會是較好的選擇。
3) 在 severe CDI 治療方面,由於 vancomycin (125-250 mg PO QID) 在結腸道尾端仍具有很高的濃度,而較快緩解症狀,治療成功率較高,副作用也較 metronidazole 低。
4) 在 Louie et al 的研究中指出,fidaxomicin (200 mg PO BID) 與 vancomycin (125 mg PO QID) 在治療效果的比較上有相似的治療成效,但前者能顯著的降低復發率,產生的副作用也較少。Fidaxomicin 於 2011年 5 月通過 FDA 核准其 CDAD 之適應症。
- 其他治療用藥:
* Bacitracin (oral) – 貴,治療成效亦不如 metronidazole,屬替代用藥。
* Rifaximin – 在以 vancomycin 治療後使用 rifaximin 能降低 CDI 復發,但目前尚未通過 FDA 核准用於此適應症。
* Anion exchange resins – Cholestyramine (Questran) 據說可以用來吸附 C. difficile toxin,但也會結合 vancomycin。其治療 CDI 的效果低於 vancomycin 或 metronidazole,但臨床上仍具有其角色(eg, 用於連續復發 CDI 的病人)。
抗生素之使用與 Clotridium difficile 復發性感染之風險
雖然目前於治療 CDI 時皆建議先暫停使用其他抗生素,但目前臨床上的看法仍有些許不同。而 Drekonja DM et al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也發表了一篇探討此主題之 retrospective 研究。
於 246 位分析結果顯示,有 96% 的病人在 CDI 確診前 30 天內有使用抗生素,而大部分的病人皆有使用抗胃酸分泌治療,其中 PPIs 佔大宗。所有患者接受 CDI 的治療時程中位數為 14 天。而 CDI 治療方式上,202 位 (82%) 病患使用 metronidazole monotherapy,43 位 (17%) 病患同時使用 metronidazole 和 vancomycin,使用 vancomycin monotherapy 者則僅有一位。
研究中共有 74 位患者 (30%) 發生 recurrent CDI (定義為在 CDI 治療完成後的 90 天內復發者稱之),其復發時間中位數為 10 天 (range: 3 - 74)。
進一步分析顯示,與 CDI 治療期間與治療結束後皆未使用 non-CDI antimicrobial 之病人相較,在 CDI 治療完成後 30天內使用 non-CDI antimicrobial tx 之病人發生 recurrent CDI 的風險顯著較高 (OR, 3.02; 95%CI, 1.66-5.52);此外,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完成後 30 天內使用 non-CDI antimicrobial tx 之病人,發生 recurrent CDI 的風險也顯著較高 (OR, 2.80; 95%CI, 1.44-5.45)。
接受 non-CDI antimicrobial tx 的病人,其發生 recurrent CDI 的風險與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品項數量 (OR, 0.96; 95%CI, 0.82-1.13) 和使用抗生素之治療天數 (OR, 0.99; 95%CI, 0.96-1.02) 並無顯著相關性。
在這個研究當中,許多接受 non-CDI antimicrobial tx 的病人都使用了兩種以上的抗生素 (106/141; 75%),以探索性分析後發現,beta-lactams 與 fluoroquinolones 這兩類的抗生素與 recurrent CDI 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p=0.006 & 0.001, respectively)。
結語
- 預防勝於治療,而 CDI 在臨床上更非易與之輩,因此感控是很重要的。
- 除了接觸隔離與確實洗手之外,在 CDI 治療完成後使用 non-CDI antimicrobial tx 會增加三倍的復發風險。
- 因此,在面對 CDI 高風險病患時,臨床醫師、藥師應審慎考量使用 non-CDI antimicrobial tx 與否,並權衡其對病人的治療必要性與風險。
Reference:
1. Drekonja DM, Amundson WH, Decarolis DD, Kuskowski MA, Lederle FA, Johnson JR. Antimicrobial Use and Risk for 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m J Med. 2011 Nov;124(11):1081.e1-7. Epub 2011 Sep 22.
2. Pepin J, Valiquette L, Cossette B.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nosocomial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sease during an epidemic caused by a hypervirulent strain in Quebec. CMAJ. 2005;173(9):1037-1042.
3. Gerding DN, Muto CA, Owens RC Jr. Treatment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lin Infect Dis. 2008;46(Suppl 1):S32-S42.
4. Gerding DN, Olson MM, Peterson LR, et al.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and colitis in adults.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led epidemiologic study. Arch Intern Med. 1986;146(1):95-100.
5. Cohen SH, Gerding DN, Johnson S,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adults: 2010 update by the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 (SHEA)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0;31(5):431-455.
6. Bauer MP, Notermans DW, van Benthem BH, et al.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Europe: a hospital-based survey. Lancet. Jan 1 2011;377(9759):63-73.
7. Nylund CM, Goudie A, Garza JM, Fairbrother G, Cohen MB.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May 2011;165(5):451-7.
8. Louie TJ, Miller MA, Mullane KM, et al. Fidaxomicin versus vancomycin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N Engl J Med. Feb 3 2011;364(5):422-31.
9. Kelly CP, LaMont JT. Clostridium difficile--more difficult than ever. N Engl J Med. Oct 30 2008;359(18):1932-40.
10. Gilbert DN, Moellering RC, Sande MA. 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 Therapy. 40th ed. Hyde Park, Vt:. Antimicrobial Therapy;2010:4.
Wind Wei-Lun Chang
2011.11.25
留言列表